首页 > 园景 > 园林艺术

园景

园林物语 | “竹”景生情,赏园林绿意

1.jpg

       园林漫步,似乎总能见到“竹”的身影。中国被誉为“竹的国度”,自古以来,竹因其形、姿、色、音的自然美,以及刚劲挺拔、坚韧不屈、洁身自好、虚心谦和的品格美、蕴含人文内涵的深刻意境美,成为古代园林植物造景的首选。

       早在周朝时期,随着古典园林的的出现,就开始有种竹造园活动。中国园林“园林有竹”、“无园不竹”则表明了竹是古典园林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jpg

文人爱竹,“不可居无竹”

文人爱竹,古已有之

东晋名士王子猷曾暂寄住他人空宅,

甫一入住,便令人在宅中种竹。

旁人不解,不过暂住,何苦劳烦?

然王子猷直指竹道:“何可一日无此君!”


3.jpg

和王子猷一样,视竹为“刚需”的还有苏轼

宋代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诗集》写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可见,居而有竹,则幽篁拂窗,清气满院。

有“竹”相伴,

就是古人最诗意的栖居!

4.jpg

郑燮一生,痴竹如命

只要置身竹林,便宛如与君子作伴

以此勉励自身。

竹色君子德”,竹子在古人心中,亦有君子之姿。

文人居室藏竹,自然极幽雅,

能得山水清气,涤净俗尘,以竹为友,与竹为邻


5.jpg

琴棋书画、丝竹之乐,都离不开竹

文人爱它的高洁,武人爱它的刚义。

千百年来,无论诗作,画作,感物喻志,竹最常见。

它清峻不阿、高风亮节,得文人厚爱,得画匠衷情


6.jpg

郑板桥《十笏茅斋竹石图》)


魏晋时期,有“竹林七贤”;

动荡年代,文人墨客更是热衷于遁隐竹林,与竹为伴

为竹赋予性直、本固、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

竹,也成了每一位有识之士

歌颂君子德行的象征之一。

7.jpg

(明 陈洪绶 竹林七贤图)


园林以竹造景,竹景相融


有关竹子造景艺术手法在《园冶》中也有提过,诸如“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竹坞寻幽,醉心即是”等等。这些艺术手法都显示出古人对于植物与道路、建筑、山石、水体等景观元素之间关系巧妙的处理。

中国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历史悠久,现存的江南古典园林有不少竹子造景的成功例子,如留园的“碧梧栖凤”、拙政园的“海棠春坞”、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沧浪亭的“倚玉轩”以及个园的“春山”等等。




8.jpg

(拙政园的“海棠春坞”)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以竹为名的个园了。个园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其中,个园以其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在这四处假山上都可见“竹”的身影。

 

      春山以竹石开篇,早竹搭配形如竹笋的山石,与花墙漏窗相映,犹如一幅雨后春笋图;

 

      夏山上多植纤巧柔美的水竹,与太湖石相配更显清幽秀美;

 

      秋山种有不耐寒的四季竹,取其叶凋败之美;

 

      冬山则以竹、梅装点雪石,营造“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意蕴。

9.jpg

岭南的园林小巧而精致

岭南园林,在“种竹”一事也有许多趣谈

其中颇为大家所熟知的便是余荫山房的“夹墙翠竹”故事了。


13.jpg

位于广州番禺的余荫山房,占地面积不足三亩

园主人爱竹,可要在有限的园林种出一片竹林也实是困难,

于是园主人别出心裁,在墙与墙之间,种上翠竹,

这便是余荫山房核心景观中的一景——夹墙翠竹”

如此,既不任其蔓长滋生侵占庭园,

亦可挡住园外的尘土

同时,又可时时见到翠竹摇曳、听到竹叶喧声

看竹叶从雕花窗棂之间伸展出来,更添满园翠绿。


14.jpg

和园竹景,满面绿意

 

一步一景,和园亦有“满目青色”

和园的竹景在庭院布局、园林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

也是经过精心考究

十香廊下,竹子枝叶细密而不压抑

以竹趁景,协调空间,更显十香廊的秀丽

廊下静坐片刻,是夏季逃避暑热的最佳选择


15.jpg

17.jpg16.jpg


行至泰和书院

楼阁庭院与参天大树错落有致,清幽风雅

竹子密植连成流畅的线条,构成格调一致的景观效果

18.jpg


和园盈寸园里,竹林的满目青色扑面而来

竹子高雅挺拔的气质,观赏性极佳

驻步观之,亦会被这盈盈绿意驱散心头浊气


19.jpg

20.jpg

园林漫步,步步皆景,景色如画

竹林亦自成一景,置身竹林

远离世俗尘嚣片刻,贪得半晌安宁